一般而言,取保候审后,案件的正常流程仍会继续,包括公安侦查、移交送检、审查起诉、开庭审判等。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 公安侦查完成后,如果认定无犯罪事实或未达到起诉条件,会主动撤案并解除取保候审;如果认为需要起诉,则将案件移交检察院。
- 在审查起诉期间,如果检察院审查后认为不需要起诉,会出具不起诉决定书;如果认为需要起诉,案件则会被移送法院。
- 在法院阶段,法院会根据案情判断是否可能判处实刑或缓刑,并据此决定是否继续取保候审或收监。
答案是不一定。取保候审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公安主动取保、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羁押期限届满、法院主动取保等。通常,如果是公安主动取保或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意味着犯罪情节可能比较轻微或证据不够充分,需要继续侦查;如果是羁押期限届满取保,则可能意味着案情复杂;如果是法院主动取保,则可能意味着法院认为判缓刑的机会较大。
总的来说,取保候审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是为了确保没有社会危险性而不必羁押,并不等于“无罪”,也不等于“缓刑”。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后,仍存在被判有罪和实刑的可能性,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取保候审被判缓刑的概率会比较大。
在司法实践中,解除取保候审主要有两个原因:
1、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之一,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时,此时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会解除。这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会在期限届满15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在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因此,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被依法释放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可能性都存在,具体取决于案件本身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