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席波
来到厦门,若未曾踏足鼓浪屿,那么这一趟可谓白来。因为鼓浪屿之于厦门,犹如皇冠上的璀璨明珠,独领风骚,令人心驰神往。
初识鼓浪屿,还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首脍炙人口的《鼓浪屿之波》。“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歌声悠扬,美得令人心醉。
提及鼓浪屿,不得不提及一位重要的人物——舒婷。舒婷,这位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曾在厦门外婆家长大,她的成长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受这歌曲与诗人的双重影响,我在上世纪90年代曾两度造访鼓浪屿,尽管时光荏苒,但对鼓浪屿的深情从未改变。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又称“圆洲仔”,南宋时期名“五龙屿”,明朝时改称“鼓浪屿”。名字的来由源于岛西南方海滩上的一块礁石,每当潮水上涨,浪击礁石时,发出类似擂鼓的声音,人们称之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岛屿,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鼓浪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荣获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多项殊荣。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此次重游鼓浪屿,我于清晨7:10搭乘第一班渡轮,从三丘田码头出发,经过20分钟抵达岛上。
下船后,我跟随熙熙攘攘的人流,悠闲地闲逛。鼓浪屿被誉为世界建筑博物馆,其西南侧那些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让人目不暇接。美国领事馆旧址、日本领事馆旧址、汇丰银行公馆旧址、天主堂、三一堂、安献堂、八卦楼、西林·瞰青别墅、亦足山庄、菽庄花园等建筑各具特色,无不展现着鼓浪屿近现代的发展史。
鼓浪屿地势多变,建筑大都依山就势,街巷曲折,较为狭窄。在每条街巷中,都能遇到游客,其中年轻人居多。他们或摆拍,或自拍,古建筑标志牌成为了他们拍照的背景。
我穿过数条街巷,终于来到日光岩脚下。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据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此处,见景色胜过日本日光山,遂将“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民间有言:“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登临此峰,可俯瞰鼓浪屿及其周边美景。
日光岩虽不高,但古迹众多,特别是山崖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值得细细观赏。其中,最著名的石刻是日光岩山门处的高40多米的巨岩,峭壁上刻着“天风海涛”四字。此外,还有明代丁一中题的“鼓浪洞天”和清代林铖题的“鹭江第一”。这些题刻,为日光岩的风光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日光岩后下来,便是龙头山寨遗址。这是郑成功在山上操练水兵时遗留的寨门,依旧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寨门和两侧翼墙皆由花岗岩条石垒成,坚固且历史悠久。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士兵们的呐喊与豪情。
山寨之下,便是日光岩寺。寺庙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因每天凌晨,阳光首先照耀在此,故得名。后依石重建,改名为“莲花庵”。日光岩虽海拔不高,但曲径通幽,草木茂盛,山石峭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从山门转出,我漫步至海滩,将日光岩的美景尽收眼底,又可欣赏碧波荡漾的海天一色。
临近中午,我跟随人流回到轮渡码头,乘船离开鼓浪屿。对于许多人来说,鼓浪屿或许来过一次便不想再来,但我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都能从中发现其独特的魅力。
图片维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