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呈现出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新动能、新活力、新市场六大新特征,文化科技融合投资额显著增长,演艺、娱乐、动漫、影视、工艺美术、文化会展、文化装备制造业等行业运用新技术进行“智改数转”,极大提升了发展质量。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指出,大模型和AIGC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了颠覆性创新,过去三年广东地区通过AIGC技术数字化的展览数量增长了200%。
文化赋能传统行业转型驶入新赛道
《发展情况》指出,业态创新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各行业百花齐放,数字创意、游戏电竞、数字音乐、网络视听、网络娱乐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新业态营收占比达到35%。“文化+”不断创造新场景,赋能传统制造“老行业”转型驶入“新车道”,更好地点亮了“广东制造”品牌。以陶瓷产业为例,通过文化产业赋能,“工业陶”变为“文化陶”,“制造瓷”变为“艺术瓷”。据统计,广东文化创意陶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5%。
文化产业还赋能广东服装产业开拓新模式,广东拥有众多服装产业集群,注重中国文化元素与民族精神的融合运用,植入非遗元素,包括美好寓意的传递、个性主张的表达、中华文化的植入等。
“文化+商业+城市更新”成为文化产业赋能老城市新活力的良好范例。以佛山岭南天地为例,经过文化活化改造,岭南天地保留了历史风貌与建筑,融入现代元素,使传统与潮流紧密结合。2024年1月,岭南天地入选第3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文化产业投资呈现四大热点
《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以下简称《趋势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与文化产业融合,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数字创意生产、文化“智”造、新型文化消费成为投资热点。
AIGC正深刻颠覆文化创作模式,赋能个性化生产设施的更新,为生产端提供定制化的创作环境,并在消费端带来个性化服务。例如,Vidu一键生成高清视频,已应用到影视文化领域。数字创意领域,微短剧成为新动能,网络直播、音乐、游戏均持续增加,中国数字创意生产形成“多元融合、多维升级、多向赋能”等发展格局。
广东数字创意表现亮眼,屡有优秀作品出圈。文化“智”造领域,VR/AR产业势头强劲,大湾区近五年成立的VR/AR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扩展现实产业迎来拐点,人形机器人企业汇集于此。新型文化消费产业也成为投资热点,以文旅产业为例,通过与数字孪生、AI、VR/AR等的结合,文旅消费迎来全新业态。
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地域差异显著
然而,《趋势报告》也指出,大湾区投资地域分布差异大,深圳、广州分别以429次和160次投融资位居前两名,合占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事件数的84.6%。从投资阶段看,呈现出健康的梯度分布,长期主义的战略投资占比较高。陶锋对此表示,战略投资次数较多,说明大型企业或投资基金对文化产业长期看好,愿意投入资金换取未来的战略合作机会。
此外,从投资领域看,文化“智”造最受青睐,游戏、视频音频、动漫、影视等领域紧随其后;从投资主体看,头部机构主导,多机构活跃参与;从退出方式看,投资退出事件方式以股权转让形式为主,占约25.6%,机构退出以IPO为主。
最后,《趋势报告》提出了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的总体思路:投融资全生命周期的核心环节在“投”和“管”。当前文化产业存在融资活跃度下降、结构性机会缺失、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投资方需化身“果农”,为优质企业提供成长所需资源。
陶锋:广深互补,携手打造湾区文化产业新篇章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强调,广州和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呈现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特点。广州作为科教中心、岭南文化中心,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人才优势;深圳则以其科技和制造实力,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广深互补,携手打造湾区文化产业新篇章,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陶锋进一步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需要遵循“12415模型”,精细化布局文化投融资的资本形成、资源配置、风险控制和产业升级,包括AI和数据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智能化、融合化、高端化变革突破,文化制造业产业链转智、扩容、升值、提质,文化服务业产业群拓新、出海、做大、做强,以及AIGC、数字创意生产、文化“智”造、新型文化消费等方向的发展。
文化产业投资专家观点
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认为,未来潮流文化将带来巨大投资机遇,数字化和创新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中科科创董事长欧阳敏表示,“科技+文化”这个产业已经进入了拐点,目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时间窗口。海通创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铭强调,科技在文化产业投资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中起到核心作用,是未来投资的主线。
南方日报记者 蔡华锋 叶丹 叶绮涵 统筹 蔡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