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知识

弱者的关怀:一位日本学者眼中的缪崇群

。书中提及:“当时重庆有一家报纸曾标出了《一代散文成绝响》的标题。”坂井洋史认为,这很可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缪崇群的讣告旁边,配有一张图片,清晰地展示了当时的报纸内容。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缪崇群文学成就的肯定。

弱者的关怀:一位日本学者眼中的缪崇群  -图1

坂井洋史的学术态度严谨求实,他对缪崇群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1980年前后,他开始了对巴金的研究,并在1985年首次来中国,不是选择繁华的大都市,而是选择了福建泉州。他认为,巴金在泉州遇见的几位朋友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从1985年到1991年,他七次探访泉州,采访了当地的老人,并收集了相关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巴金好友陈范予的女儿。陈范予,一位诗人、教育家、科学家,1900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41年因肺结核病逝于福建。她的女儿透露,家中还保存着大量陈范予的手稿。这一发现使坂井洋史开始了对陈范予的深入研究,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而对缪崇群的研究,正是坂井洋史对“巴金好友”研究的延续和继承。缪崇群曾留学日本,写过不少关于留学见闻的散文,这使他更能理解缪的作品背景与风格。

但最核心的动机,是他对缪崇群作品的深深喜爱。坂井洋史表示:“我深爱缪崇群的作品。”

弱者的关怀:一位日本学者眼中的缪崇群  -图2

四十年,从最初的了解到深入的研究,坂井洋史对缪崇群的研究从未停止。他的《缪崇群文存》不仅是对缪崇群文学的总结,更是对巴金及其交友圈的深刻洞察。

四十年,从偶遇到研究

南方周末记者问及他最初是如何得知缪崇群的名字,并对他有何感受。坂井洋史回忆道,他最初是在阅读巴金的《巴金文集》时得知的,当时并无特别深刻的印象。

问及为什么最后是他完成了《缪崇群文存》的编纂,坂井洋史认为,这是因为他对巴金交友圈的理解和对缪崇群作品的喜爱。他意识到,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巴金,必须深入研究他的交友圈,而缪崇群作为巴金的好友,自然成为他关注的焦点。

坂井洋史还提到,虽然资料的收集和探索方面他并不占优势,但他认为自己在理解缪崇群作品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缪曾留学日本,写过不少以当年留日生活为背景的作品。其次,缪的散文深受日本小品文的影响,这对于理解他的作品风格有很大的帮助。最后,由于他是日本人,对缪作品中直接挪用的日文词汇能够快速识别和校订。

在编纂《缪崇群文存》的过程中,坂井洋史发现了缪崇群在艺术上明显受到日本“写生文”的影响,并认为他的小说写得相当不错,展现了他的才华。

“他一直以弱者自任”

关于缪崇群的散文风格,坂井洋史认为他是一个内向型的作家,笔致带有淡淡的哀愁和感伤性。尽管他不是一个热情奔放的作家,但他将哲理性思考融入平实的行文中,使得作品具有深度,回味无穷。

抗战后期的缪崇群虽然保持了他特有的风格,但也没有忽视对现实生活的透彻观察、深切关怀和批判精神。

在巴金对缪崇群的纪念文章中,坂井洋史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他认为,缪的正直、诚实、谦虚的为人强烈吸引了巴金,两人之间的交往更符合世上一般意义上的“友情”。

近年来,缪崇群的散文选集被陆续出版,读者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缪崇群去世的重庆,有人试图寻找他的墓地。坂井洋史认为,重新发现缪崇群的意义在于发现并开拓“语言”在思想、审美等多方面的潜能,充实人的精神世界,接近人类永恒的奥秘。

他相信,缪崇群留下的作品具备经得起今天读者欣赏的质量,他的文学成就应该被更多人认识和欣赏。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阿尘

责编 刘悠翔

(以上文章已重新整理,并保留了原有图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asfls.com/post/182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