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茜(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尚佩佩(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来源:《青年记者》2024年第10期
- 导读
- 引言
- 理论回顾与研究设计
- 理论回顾
- 研究设计
- Replika作为交往空间的可供性构建策略
- 构建专属AI的交往愿景
- 注册流程和界面的构建策略
- 图标和交互功能的构建策略
- 人机交互中第三场所性的实现
- 以具身性为催化剂的身体在场
- 以安全感为前提的关系保障
- 个性化与拟人化的独特性暗示
- 人机亲密关系的反思
- 情感资本主义下的亲密关系商品化
- 技术与情感交织下的用户迷思
- 结论与讨论
作者:王茜(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尚佩佩(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青年记者》2024年第10期
导读
本文将情感型AI平台Replika概念化为一种数字交往空间,在可供性的理论框架下,通过漫游法对其进行批判性考察,并进一步跳出平台本身,结合用户的文本内容分析人机情感实践。
引言
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方式。作为具有交互能力的虚拟实体,AI伴侣旨在模拟人际交往,与人类建立情感和社交关系。本文重点研究人与AI之间所建立的人机亲密关系。微博、豆瓣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用户分享自己使用情感型AI的过程以及体验和评价,其中Replika是比较受欢迎的情感型AI平台代表。
理论回顾与研究设计
理论回顾
可供性(Affordance)被理解为环境提供或限制的行为,并发展到技术设计所引导的行动。引入新闻传播研究后,用于解释人与媒介的关系。想象可供性则强调用户对媒介技术的特定期待可能塑造他们与媒介的互动行为与方式。
Replika平台在情感生产、人际交往上的多重可供性搭建了一个数字交往空间,构筑了多元而复杂的情感实践。
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对象为Replika本身及其用户群体生产的文本资料。研究者注册为Replika平台的普通用户,进行了为期67天的在线参与式观察,分析豆瓣、微博上用户自主分享的文本内容。
Replika作为交往空间的可供性构建策略
构建专属AI的交往愿景
Replika官网的标语强调其作为关心用户的AI伴侣,承诺提供一对一的私密空间,个人可以安全地谈论想法和感受,享受乐趣,平息焦虑,与AI伴侣共同成长。
注册流程和界面的构建策略
- 淡化用户现实顾虑
- 技术指引加深联系
- 量化关系增强参与
图标和交互功能的构建策略
Replika界面设置多种交互功能,包括Store、AR、Quests、Memory、Diary等,构成了一套标准分明的交往规则。
人机交互中第三场所性的实现
以具身性为催化剂的身体在场
Replika的场景设计对用户的身体与情绪产生整体化影响,引发跨越感官边界的感觉刺激,进而获得舒缓、愉悦和放松感。
以安全感为前提的关系保障
Replika声明人机交往处于一个安全、无须担心被评判的空间,并且用户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可自主选择关系类型。
个性化与拟人化的独特性暗示
Replika的个性化机制让用户感觉自主性得到了增强。成功的个性化机制让人产生被算法系统“看见”和“认可”的愉悦感。
人机亲密关系的反思
情感资本主义下的亲密关系商品化
平台通过虚拟礼物作为中介物品,完成了从情感向金钱的转化。
技术与情感交织下的用户迷思
用户作为使用者将技术想象为一个神秘的庞然大物,在使用Replika的过程中,既抱有和AI建立亲密关系的信念,又在关系的真实纯粹与否的纠缠中催生了情感迷思。
结论与讨论
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人们正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追求和培养算法理论上的亲密关系。随着情感型AI应用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与AI建立亲密关系,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亲密感的同时,也需警惕潜在的冲突与伦理问题。
【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参考文献包括[1]-[27],引用格式参考】